一位业内人士说了如此一件事,一位买家以20万元的价格买下了一辆凌志400的二手车,但当他去验车时,被告知这辆车只能开3天。原来,这辆车原本是一家出租企业的经营性汽车,后来退了牌,接着又上了沪C号牌。根据规定,经营性汽车的用法年限是6年,而非经营性汽车的用法年限是15年。通过如此的掉包,就给买家设下了一个防不胜防的“陷阱”。
这位业内人士说,二手车买卖中陷阱很多。譬如说,在办理过户流程中,伪造企业公章、企业代码证、汽车养路费凭证等。而在汽车水平上,更是通过改头换面大做表面文章,如改变汽车的铭牌、调换汽车轮胎等手法,使买家不明就里。
二手车较大的吸引力或许就是价格实惠,但购买二手车并非件容易的事,假如缺少经验就大概上当被骗。对此,专家提醒买家,在二手车买卖市场或私下购买二手车时,须谨慎防范7种陷阱,即有7种二手车千万不可以购买。
经过改装的二手车 用户未经汽车管理部门许可,随便更换发动机、底盘,更改外形尺寸、车身形状颜色等行为,都是不允许的。
走私、免税或赠与的汽车是国家扶持某种事业采取的打折政策,特别批准免除肯定海关的关税,它们的用法,需要受海关监督。未经完税,不可以销售和出售。
分期付款的车 在车款没完全付清之前,该车在法律上并不归用户所有,买如此的车后患无穷。
停止生产的车 购买这种车后,修理、配件将很麻烦,成本也非常高。
异地买卖的二手车 异地买卖总是会遭到当地政策法规的限制,日后的行驶过程中非常不便捷。
用户有问题的车 用户有问题是指代替交易汽车的用户、紧急违章的用户和有诉讼在身的用户,这种二手车总是价格实惠,但万一不小心沾上官司,得不偿失。
笔者从刚刚成立不久的上海二手车买卖管理协会获悉,该协会也正在酝酿一些手段,以规范二手车的买卖。其中一个手段是,将进一步健全二手车交易合同。据设想,将力争使交易双方直接见面,同时分别进一步明确出叫人、中介公司与买车人的权利义务。
另一个正在酝酿中的手段是一项名为“信誉保证金”的管理方法,需要入场经纪或经营企业向市场缴纳一笔肯定数额的信誉保证金。一旦发生买家投诉或纠纷,用信誉保证金“先行赔付”,然后由企业将信誉保证金补足。
除此之外,笔者在上海机动车辆拍卖中心公司看到了一份标准化“汽车检查表”,并且配有小汽车、面包车、卡车三种图示,上面列有36个检查项目。据介绍,这是结合了汽车维修专业人士建议和买家需要而列出的。该表一式三份,除拍卖中心外,交易双方各持一份,做到彼此“心中有数”。